数字化转型重塑建筑业:从“汗水建造”到“智慧建造”的跨越
作者:紫莺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对接合肥住建局智慧工地平台:合肥实名制人脸识别设备,合肥实名制通道,合肥工地扬尘环境监测设备等智慧工地系统对接合肥住建局监管平台。联系程象科技:陈工18923455298
数字化转型助力建筑业华丽蜕变,迈向 “智慧建造” 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建筑业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从 “汗水建造” 逐步迈向 “智慧建造”。在当下,中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其对于提升行业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重塑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降本增效方面,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建筑业饱受项目分散、供应链复杂、利润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平均净利率仅 3.5%。如今,借助数据整合与智能决策,这一局面得到改善。例如,天津空客二期项目运用 BIM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施工工艺后节省材料费用 155 万元,工期缩短 2 个月。中建、中铁等大型企业通过数字化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 1%-3%,利润率提升 5%。
人才培养与升级也因数字化转型迎来新契机。传统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技能培训不足,而数字化平台为工人建立了涵盖技能、培训记录、工作绩效等数据的 “数字履历”,有力推动了农民工向职业化产业工人的转型。四川成都高新区利用 “数字施工 + 智慧监管” 系统,薪资纠纷下降 90%,还构建了 10 万级工人数据库,为精准培训与用工匹配打下坚实基础。天津市更是将智能建造纳入职业院校学科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绿色转型同样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数字化助力建筑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借助 BIM 技术优化设计减少材料浪费,3D 打印技术实现定制化构件生产,智能装备降低能耗。天津发布的 38 项智能建造新技术中,混凝土 3D 打印与 AI 钢筋加工设备在实际项目中减少碳排放 18%。
此外,数字化还重构了建筑行业生态。它打破企业边界,促进跨领域协作。广联达建筑业务平台通过开放架构整合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吸引超 30 家科技企业加入生态圈。天津市成立智能建造产业联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企业共享技术资源,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
根据《“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 2030 年,建筑业将全面实现 “设计 - 施工 - 运维” 全链条数字化。天津、成都等试点城市已率先探索 “智慧监管”“灵活用工” 等新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借鉴范例。四川省人大代表刘勇刚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关键选择。这场数字化变革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生产关系的重构,有望让 “中国建造” 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